什麼是『預感』??(5/11)

2019051219:35
 
【預感】




事前就有彷彿即將有事的感覺。

「預」,形聲字。
從「頁」,「予」聲。
「予」有推予、擴張的意思。
「預」是運用頭腦早先準備辦理。
「感」,形聲字。
從「心」,「咸」聲。
「咸」有使大家一致的意思。
「感」是觸動人心。

根據美國哲學家羅恩 賀伯特的研究調查,人有57種感知。

如果你把感知想像成八爪魚的觸腳,人類出生後無時無刻不伸出這57根觸腳,
由環境中蒐尋資訊,好做為決定與行動的依據。
這些正是經驗與學習的基礎。

就如「一葉知秋」一樣,「預感」是人類天生具有的能力。
但出生後為了要「適應環境」、「社會化」、
「從眾」、「被認同」、「讓自己舒服點」,
這些預感的能力,及形成預感的57種感知,
漸次被否定、放棄、鈍化與消失。

你可以回顧自己的成長過程,有多少次說真話卻被責備或處罰?
有多少次真實表達卻被怒斥「胡說八道」、被告誡「別亂說話」?
有多少次學會「照子放亮一點」,察言觀色、順從別人的期望,
跟著別人說、別人做,即使言不由衷、行不由己,反而被接納與誇獎?

就好比你剛進漁市場,或新裝潢的空間,覺得腥味或揮發劑嗆鼻難受,
可是半天、一天待下來,感覺就好多了—
因為「味道變淡或消失了」,因為你將嗅覺「調整」到不再困擾你了。
你剛住進機場附近、飛機航道上,或臨近河川、水塘的新家,
剛開始飛機的轟轟聲或青蛙的聒聒鳴叫簡直像一場災難,
個把月後你已經可以聽而不聞,照樣酣睡到天明。
你更知道口味會越吃越重;
對某些人而言,食物不辣翻天根本不夠味。
老師傅們都知道招呼經常按摩的客人力道要重些。
多半人也觀察到越會叨唸的媽,孩子越皮;
經常抱怨的老婆,先生重聽得早。
人們誤以動物演化、適者生存的理論來解釋這些現象,
並扭曲道: 不要白目,識時務為俊傑!

上述理論不適用的原因在於:
做為生物,我們的身體確實不自覺地在調整本身的敏感度。
當感知讓一個人不舒服、難以面對、無法控制時,身體會減弱或拋棄感知。
所不同的是,我們不只是身體,不僅是生物,我們是精神個體,
是萬物之靈,我們改變、控制、創造環境。
如果僅止於身體,當所有感知喪失到某個程度時,
人只是個完全臣服於環境影響的生物。
這是動物進化與人類進化速度不同的分界。

「預感」是為了控制未來。
當一個人以「斷喪感知」、「麻木」來換取「無須控制」、
「被奴役」的生命時,未來是失控的。